第59章 路遇英军记者_从长津湖开始
笔趣阁 > 从长津湖开始 > 第59章 路遇英军记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路遇英军记者

  第59章路遇英军记者

  今天是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夜。

  天空灰暗,乌云遮布,整个美骑兵营地的硝烟战火退去之后变得一片寂静,山林间风雪依旧,天空没有敌机夜间骚扰的动向。

  徐青再次将食物和饮用水补充给这些战俘们,确定关押和陷阱都完备后,他便展开了白天从指挥营帐里面搜到的那份美军地图。

  地图上是一份朝鲜方面的地势行军图。

  上面有美骑兵一师从兴南港北上的一路所过路线,红色的尖头和一个个英文字母的注解标注着他们的行进路线,和整个联合盟军一样,都是意图直达鸭绿江附近。

  而他们一个礼拜前位置僵停在了云山,从云山到这,地图上有钢笔浅浅的画出了大致的方向和路径,徐青现在所在的这个野松岭大约位于平南镇以西,距离云山约三十公里。

  而根据他之前的询问,这一只骑兵八团残部分云山逃亡之后,并不敢直接往回撤,因为云山一带包围群他们发现了不少中国人,于是设想趟过大馆洞、与枯木里的美陆战队汇合,联系他部。

  但天公不作美,事与愿违,他们碰到了极速穿插的九兵团七连,被打残了很大一部分。

  原本菲尔兹上尉他们在此,就是准备开会就如何迂回南边,入龟城,返回朝鲜南部,与土耳其旅汇合,来做出商讨。

  他们受够了一路上遇到一股股莫名其妙的中国人攻击。

  可惜计划尚未执行,仅剩下的二十多位高级军官,又被从天而降的徐青一个人给包了饺子。

  “让我给你们找个该去的地方吧。”

  徐青看着地图上,这里离云山不算很远。

  而作为了解到一定历史常识的他知道,志愿军在阻击云山之后,便是边打边退,假意撤离,主动后退十几公里,为长津湖包抄围歼战打下诱敌“口袋”。

  他收起地图,拿着从一个尉官尸体身上摸出来的指北针,辨别了一下方向,随即快速赶路离去。

  他要尽快的找到我军队伍来接收俘虏,以防这里有其他异变。

  夜里的风雪依旧很大,绒毛似的雪花纷纷翩翩的飘落着,不过自他与七连冲散后,也习惯了这样一个人夜间赶路。

  一路无声无息。

  往南边方向径直奔走了几公里,终于离开了连绵的陡峭山岭,到了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开阔的丘陵原地。

  但朝鲜的“丘陵平原”实际上仍旧是山。

  徐青翻过一座横在大地上的庂矮山丘,忽地,就看到群山下不远处的盘山朝鲜公路上出现了十数个黑点。

  他眯着眼睛,仔细瞧了瞧。

  发现那是一排长长的装甲车和坦克队伍,雪地反光照射下,隐隐约约能看出这是一只毫无遮拦在开动的队伍,连汽车灯都全开着,一路照亮着公路四处。

  车队于他面前缓缓驶近,他根据装甲、坦克的数量,大致估算了一下这只队伍起码在五百人以上,应属一个加强营的规模。

  徐青下意识以为就是美军。

  但是仔细瞧之下,发现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这几天看到的美国人大有不同,军服装饰也略有差别。

  应该是联合盟军的其他国部队。

  他一个人不太好打,这时候拼命不是很理智。想了想,他便弓起身子,准备从旁边暂时绕过去,避其锋芒。

  谁到山底下突然喧哗起来,有隐隐的人声,然后整个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徐青连忙重新趴下。

  难道自己暴露了?

  但他的着装全是用白布包裹着,就算是起身赶路都很小心,完美的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

  之前那些美军士兵们几乎没人看出他的破绽。

  不过很快,山下队伍里就有一个军官站在吉普车上,他放声高喊着:

  “嘿,山上的美国人朋友,我们发现你了,请下来谈话!”

  徐青仔细观察四周,附近光秃秃的只有他一个人,但这人对着的正是他所在的方向。

  不应该啊。

  难道这个年代就有无人机了?就算是望远镜,以他的行走速度,也很难一时看得见他。

  下面的军官很快又喊了一遍。

  徐青听着这个军官带这些英国佬的口音很快明白,这应该是一只英联邦队伍,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美式军装。

  这是把自己认作了同为盟军的美国士兵?

  再一瞧,下面的这些士兵们都没有一个举起枪,倚在车上全都一副看热闹的模样,他顿时微微定下心。

  于是将计就计,用英语回道:

  “这位长官,你有何贵干?”

  徐青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连番伪装潜入敌腹作战,让他的信心大大提升。

  他大着胆从雪地里爬了起来,往山下慢慢走去,眼睛余光掠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但凡有不对,他就会快速做出反应。

  “哦,还是个小伙子?我的朋友,别这么害羞嘛!”

  底下的军官听到徐青的声音比较年轻,又看着他一个人走出,开口笑起来,旁边汽车上不少士兵们也纷纷吹起口哨。

  徐青走近,不少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他们也刚刚开进朝鲜不久,徐青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个“美国士兵”。

  吉普车上站着一排人,为首的年轻军官看着他半边捂着的微微有些像亚裔的脸:“你是美国本土人,还是南朝鲜的?”

  “朝鲜人会说这么流畅的英语?”

  “那就是美国丘八了,你怎么一个人在这?给,烈酒保暖。”

  军官扔给他一罐小小的酒瓶。

  徐青接过手,但没喝。

  他扫了一眼,这几个军官都穿着哔叽呢布料的羊毛领子作战服,佩戴上尉军衔,腰上挂着转轮手枪。

  一个个大晚上的戴着墨镜,有的嘴里叼着烟斗,有的还在喝酒,看起来并不像去打仗的,而像一群要去赴宴似的英国佬。

  见这些人毫无防备,没有一个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他胆子更大了,直接反口问道:

  “你们盟军哪支队伍,又怎么发现的我?”

  “好吧,小子,你问题可真多!我们是大不列颠皇家重坦营,我是上尉范伦·福克斯,《路透社》随军记者——你如果生在伦敦,一定听过我们的名头?”

  这一名叫范伦的军官哈哈大笑,举起放在吉普车座上的相机给他展示着,“这可是我的老本行,西区美术馆里挂满了我给伦敦桥拍的月亮,我刚刚正想拍这远东的月景,不料第一张照片里就意外发现了你!”

  “原来如此……”徐青看着他手上的长筒相机,这才了然。

  心下立刻记下,提了个醒,在有些时刻可能真的一张照片就会暴露行踪。

  “现在你该回答我的问题了吧?”

  徐青点点头:“我是美骑兵一师八团的巡逻侦查队员,我负责在此侦查四周情况,搜寻物资。”

  “哦,阿美利亚骑兵的家伙,好像在哪听过这个名字……”

  范伦挠挠头,旁边马上有一个同样尉官打扮的男人,笑着开口:“不就是昨天柯尼斯少校说的那支被中国人打败的云山盟军吗?”

  他想了起来,讶异的转头问徐青:“你为骑兵八团工作?”

  徐青摇头:“我为国家工作。”

  “传闻你们不是已经被剿灭了?”

  “所以只是传闻。我们仍有两百多人的队伍,一直撤离到这。”

  “那是逃亡吧?哈哈哈哈哈……”

  这些英吉利军官纷纷笑起来,不过笑完,作为职业记者的范伦,想了想又好奇问道:“你们为什么会溃不成军,中国人难道像巫师一样可怕?”

  “中国人?”

  徐青满口胡诌着,“我们打了好几天,我十分了解他们,他们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如果你们遇到了中国人,用不着坦克,甚至连枪也不用开,完全可以试一试站在车上不动,他们绝对都打不中你!”

  “你在开玩笑吗,朋友,那你们为什么会被击溃?”

  徐青继续道:

  “并没有击溃,先生,中国人不是已经退走了吗?他们并不想和我们作对,云山以北都是我们的地盘,麦克阿瑟将军让我们这些四处战术性撤离的队伍,继续北上,跟陆战队大部一起,直达鸭绿江岸。”

  “他们入朝作战的也没多少人,我们战斗过,他们只是想保护鸭绿江上的几个水电站,没有它们的电力,中国东北的工厂就不能开工了。你们知道的,中国现在还很贫苦……”

  周围的士兵们都在看热闹,几个军官听着也觉得挺有道理。

  一个蓄着羊毛须的英军中尉合手一拍:“我就知道是这样!中国人去年独立的时候,伦敦上议院的那些老家伙们不是还送上了问候?福克斯,你们路透社不也报道过,要我说,我们就不应该听信那些愚蠢的政客,特地从大西洋上开船至此。这简直蠢透了!”

  范伦起了兴趣,他拿出胸口的一本牛皮笔记,打开钢笔帽,笑着道:“美国朋友,建议我对你进行一个简单采访吗?”

  “当然可以。”

  徐青微微一笑。

  “怎么称呼你呢?”

  “叫我……菲尔兹就好。”

  “很好,亲爱的——菲尔兹阁下,刚刚听你说你们需要搜寻物资?”

  “我们失去了电台,暂时未能与大部队联系,没有空投后勤补给,因此暂时搜寻一些储备。”

  “那你们的状况可不太妙。”

  “其实还好。就在昨天傍晚,我就在附近的朝鲜村庄里找到了大量的物资,送回去二十多个地瓜,大家都非常的高兴。”

  “什么……瓜?你可以再拼一遍吗?”

  “Sweetpotatoes(地瓜)。其实就是菠萝,它们跟手雷一般大。”

  “你刚明明说的地瓜——好吧,那也没有手雷大的菠萝啊,那是手雷吗?”

  “那就是手雷。”

  “菲尔兹先生,你可真会开玩笑。”

  “我以为你们英国佬喜欢这样的幽默。”

  “只是几十个地瓜便如此满足,你们的处境可真不妙啊。”

  “但他们非常喜欢。”

  这个英军范伦上尉跟美军的菲尔兹上尉完全不同,看起来像记者比像军官更多。

  他又继续问了徐青几个问题,大多是关于美国人的,少量的是关于中国人的情况。

  徐青自由发挥着,一旦涉及到中国人的话题,他明里暗里尽量降低着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存在感。

  而当范伦问他,作为亚裔士兵关于对美国人印象有哪些?他说的是乐于奉献,热情好客。

  最后,范伦盖上笔记本,钢笔插袋,满意的点头:

  “Perfect!非常美妙的一场访谈!非常感谢你,菲尔兹先生,我们合张影吧,你是我们在朝鲜遇到的第一个美国士兵,以及英文是如此流利的亚裔士兵。”

  “当然,我的荣幸!”

  徐青点点头,从善如流,“采访会刊登出来吗,你们是什么报纸,我一定会买的。”

  “《路透社》,我说过多遍了!当然,你也可以在《每日邮报》上得到转载,你们美国也有这个。”

  范伦高高兴兴的招呼起来,这些士兵们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兆头,纷纷放下手中的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兴高采烈的过来合照。

  咔嚓!

  很快,在旁边的士兵帮助下,徐青摘下了半边面罩,露出眼睛和脸,众多英国佬笑脸中只有他一人冷冷看着前方,站在公路地面上和背后满车的英军士兵们,拍下了这一张在凌晨“友好相遇”的黑白照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001web.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001web.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