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催战_大明新命记
笔趣阁 > 大明新命记 > 第五四六章 催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四六章 催战

  卢志德前脚刚走,第二个传达圣旨的人物就来了。

  这个人,竟然是杨振有过一面之缘的御前太监褚宪章。

  杨振一见这个褚宪章,瞬间就明白了卢志德为什么想尽快传达了旨意,赶紧离开松山城了。

  卢志德是王德化名下的太监,而褚宪章却与王德化同一个辈分,是崇祯皇帝在潜邸时期的老人之一。

  与此同时,这个褚宪章与王德化不同,王德化贪污受贿贪赃枉法什么都干,但是褚宪章却极其清廉自律,嫉恶如仇,他们两个很不对付。

  这一次,卢志德从锦州城回来的时候,带了各种数不清的礼物,他唯恐这些事情落在褚宪章的眼中,更不愿意返回京师的途中与褚宪章同行。

  却说杨振送走了卢志德,立刻就迎来了褚宪章。

  同样在松山总兵府前院的大堂之上,就着刚刚使用的香案,褚宪章向杨振宣读了崇祯皇帝新的旨意。

  这个旨意的内容,倒是一点不复杂,就是单纯催促杨振尽快办理率军移防辽南敌后的事务,并且叫他移防之后,尽快执行东攻西守之策,伺机向北进取,力争夺下盖州,威慑东虏腹心,使东虏从此不能西顾。

  褚宪章宣读的圣旨,让方才崇祯皇帝封赏诸将带来的喜悦,瞬间消失殆尽,总兵府大堂上的气氛立刻沉闷了下来。

  留守松山的几个将领多数没听杨振说起过什么东攻西守的战略,此时听到皇帝催促杨振渡海出战,去夺盖州,一时皆哑口无言。

  褚宪章宣读完了圣旨,随即上前双手递给了杨振,杨振表情凝重地接过来,问道:“褚公公,杨某离开京师以后,圣上可是又收到了湖广的军报?”

  “这个,都督谅解,褚某堪为内臣,朝堂事务非奉旨不敢言。”

  面对杨振的询问,褚宪章居然这么回答。

  杨振看了看他,心底叹气,眼前这个中年太监是一个忠于王事的好太监,可惜的是,这样的人物,在崇祯皇帝的面前一直得不到重用。

  而好人之所以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好人太过于重视所谓的规矩所谓的规则。

  但是对于这个最后死于王事的太监,杨振还是有敬意的,听他这么说,也不勉强他,当下又说道:

  “褚公公你来关外,一路行走,当能知道眼下情形,听说你已经到了松山一阵子了,想来海岸附近也去过了。不是杨某不想尽快移防,而是现在的条件实在艰难。

  “已经渡海驻军辽南的将士们,今冬若能力保复州不失,于我杨某,于我大明而言,已经算是一种成功!

  “也不是杨某不想对满袋子腹地发动进攻,想来褚公公你当能知道,杨某此次到京师献俘,带去满鞑子首级数千颗,天子金口玉言给杨某所部新增五千饷额。

  “然而迄今为止,户部也好,兵部也好,实未曾给杨某一分银,一石粮。如今募民渡海之事尚未开始,募兵教练之事尚在纸上,何降旨催战之急也?”

  当然了,杨振并不想抱怨,发牢骚,但是如果他不当着这个褚公公的面儿发点牢骚,抱怨一番,那么接下来崇祯皇帝就会见天催着他开辟新的战场。

  如今他先把丑话说到前头,把困难说足,到时候或许就能避免一系列来自京师朝堂上的瞎指挥。

  辽东半岛上的事情,他有自己的节奏,如今他的想法是,能守住金州半岛就好,包括复州城都是随时准备放弃的。

  甚至到了关键时候,就连金州城该放弃的时候也的放弃。

  辽东半岛上的战斗,绝不能打成大明朝在辽西那样的局面。

  如果后退一步都不行,那等于是自己绑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跟最凶恶的敌人搏斗。

  对杨振来说,他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底线是旅顺口。

  只要守住了旅顺口,辽东半岛其他的地方都是战场,没有哪一个城池堡垒什么是不能放弃的。

  “都督所说诸事,褚某岂能不知,就是圣上也是知道一些的。粮饷的事情,圣上已嘱户部,也给了登莱旨意,料想不久之后,即当有消息。”

  褚宪章听完杨振说的一大堆话,心里也要知道崇祯皇帝实在有点心急,虽说能者多劳,可也不能把能者累死。

  只是他从皇帝潜邸时期就是信王府里的太监,等于是一步步看着崇祯皇帝长大并登基为帝的,这个皇帝再有万般不是,他也不能指摘一句。

  所以,他委婉地辩白了一句,然后说了点京师的情况。

  不过他先前说了,朝中事非奉旨则不能言,那既然他说了,显然就是崇祯皇帝叫他说的。

  所以他说的这个话,就等于是崇祯皇帝又给杨振画的一个大饼子,杨振听了,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褚宪章见状,苦笑摇头,然后说道:“旅顺金州,孤悬海外,圣上也知道,没有饷械万事难为。粮饷的事情今后会有的。至于军械,圣上听说,都督所部兵马最擅火器,因此拣选了一批火器,让褚某一并押了来!”

  “哦?”

  褚宪章见杨振总算有了心动的样子,立刻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了一个小册子来,双手递给杨振,说道:

  “圣上知道都督喜用鲁密铳,这次便命兵部再拣选一批交付都督扩军备战。鲁密铳造办不易,当年兵部督造五千杆,拨付京营与上直诸营卫。而今搜检下来,督府京营兵部武库只剩六百杆,堪用不堪用的,总之皆在此了!

  “另外,兵部武库司、大内兵仗局另有汤若望这两年督造的鸟枪合计一千四百杆,这一次,圣上也拨给征东先遣军了!”

  杨振一听褚宪章说的话,连忙接过那本小册子,快速翻看了一遍,只见上面写着拣选神机营鲁密铳多少杆,铳长多少,铳重多少,弹丸重几钱,用药需几钱,等等。

  翻了一遍,上面写的主要是八百杆鲁密铳和一千四百杆汤若望新制鸟枪的原所属衙门以及基本尺寸药量,没有别的了。

  杨振拍拍那小册子,想到汤若望这个名字,遂又问:“可有红夷大炮?”

  “没有。”

  “可有佛郎机炮,大将军炮?”

  “没有。”

  杨振问一句,褚宪章就摇头说一句没有。

  杨振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褚公公何时返回京师?”

  褚宪章虽然不知道杨振为何突然问这个,但他实话实说:“杨都督接了旨意,给褚某一个回话,褚某与杨都督交割清楚前面说的两千杆火铳,就启程返回京师。圣上日日等着褚某回话,褚某恨不得明日即起行,所以回程之事,当然是越快越好!”

  杨振听他这么说,当即点了点头,说道:“且给我半月时间,正月十五以后,辽东湾海冰消融,我即渡海前往旅顺。进入二月,若满鞑子大军不来攻我,我也必督军北上,去攻满鞑!无论如何,也会将满鞑军队牵制辽南!”

  说到这里,杨振看着褚宪章说道:“褚公公放心,圣上既然有旨,纵使千难万难,杨某也当效命疆场,必不令圣上失望!”

  褚宪章听了这话,面现喜色,点点头,颇有些激动地说道:“好!杨都督既有此话,褚某人更有何说?

  “不瞒都督,褚某这几日也找了多人询问,这些年来辽东湾结冰一年早于一年,冰面融化也晚了些天,但是海面不同河流,每年雨水前后,最迟惊蛰,必能化开,必能行船!”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差不多就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前后。

  惊蛰,则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三个,与雨水节气相差半个月。

  褚宪章带着使命来到松山城以后,自然也看一看海面上的冰情。

  看了以后,他当即就明白,若是杨振十一月下旬京师事毕,就赶回辽东,那么移防的事情,还能在十一月底进行。

  从十二月开始,到次年的正月,辽东湾海面上尽是冰层,根本无法行船。

  若要强令杨振在这个时候移防旅顺金州的话,那也只能绕道登莱去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是注定行不通的。

  当年的登莱之乱,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褚宪章四处打听,做出了功夫,现在一听杨振那么说,立刻感受到杨振的诚意,知道杨振并非虚言应付崇祯皇帝。

  眼见这个事情达成,褚宪章抚掌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请都督尽快遣人与我交割火器,明日一早,我就启程返回京师报信!”

  杨振见他如此,点点头笑着说道:“褚公公莫急,杨某这里还有一事相请,想请公公回朝,面见陛下时说明!”

  “哦,杨都督请讲,褚某必将原话带到。”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两个人的事。”

  杨振说到这里,略作停顿,想了想,又说道:“一个是想请圣天子派给杨某一个人。”

  “哦,什么人?”

  “汤若望。杨某听闻此人精擅西洋火器,希望圣上能将此人派来军中,聘为铳炮火器教习。”

  “褚某记下了,另一人呢?”

  “这另一个人嘛,杨某想请圣上从狱中释放一人。”

  “这个,不知杨都督要为何人求情?”

  “孙传庭。”

  “这个——”

  “怎么,褚公公,这个话不好带?”

  “孙传庭触怒圣上,因此下狱,杨都督何必为其求情,以至于引火烧身?”

  “*******,*******?以杨某之见,眼下中原之乱,唯孙传庭孙公能平定之。”

  “*******,*******?褚某受教了。都督的话,褚某必为都督带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001web.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001web.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