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九章 坏处_大明新命记
笔趣阁 > 大明新命记 > 第七七九章 坏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七九章 坏处

  盛京城距离镇江堡大约有五百里,如果黄台吉真下了决心要御驾亲征的话,算算日子,也确实差不多了该来了。

  而且唯有这一个情形,能够解释得通为什么济尔哈朗在丢失了镇江堡以后居然还能沉得住气不来反攻。

  然而杨振沉吟着说出了自己的推断以后,却未料想自己的这个判断,在诸将之中立刻引起了一阵喧哗。

  “啊?”

  “这——”

  “清虏伪帝?!这是御驾亲征啊!”

  在场的朝人柳林、林庆业、沈器周,还有金海镇的诸将袁进、仇震海、俞亮泰等人,一时皆有些坐不住了。

  众将之中职务最高的袁进,在众人哗然之中,突然转向安应昌询问道:“安都指,那么以你今日在镇江山上目测所见,此番前来的清虏大军,大约有多少人马?”

  袁进这么一问,方才哗然之中的众人,尤其是那几个李朝人物,似乎找到了问话的方向一样,立刻纷纷去去问安应昌:

  “是啊,安都指,清虏大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

  “这个,若以卑职军中经验,此番前来之清虏大军,旗帜如林,浩浩荡荡,估算下来——估算下来,怕是有不下十数万之众!”

  安应昌见众人都问他,而杨振也端着茶碗,冲他点头不语,显然也希望他做出回答,于是略一计算,就说出了一个答案。

  而他的这个估算出来的答案一出口,就再次引起了一阵哗然。

  “十数万之众?!”

  “这个,十数万之众,只是卑职依据以往经验估算,总之举目望去,这次前来的清虏大军,旗帜林立烟尘漫天,声势极为浩大!”

  要让安应昌仅凭目测就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光是一个声势极为浩大,就让在场众人突然全都哑口无言,不再往下问了。

  包括先前对清虏大军的到来,对什么有可能是黄台吉御驾亲征,都根本浑不在意的张臣和李禄两人,也变了脸色。

  只见他们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一起将目光转向了杨振的脸上。

  其他在场的文官武将,在对安应昌所发之语一阵惊诧过后,很快也跟着将目光转到了杨振的脸上。

  这个时候,就见杨振将手中茶碗重重往身边的小几上一放,发出噔的一声,随即冷哼了一声,淡淡说道:

  “什么声势极为浩大?不过就是人马众多而已。人马多当然有人马多的好处,可以分兵合围,把我们围得严丝合缝,水泼不进。但是,人马多也有人马多的坏处,这一点,难道你们都看不到吗?”

  方才在场众人聆听军情时一惊一乍的表现,让杨振颇为不悦,此时沉下了脸色,意有所指地这么一说一问,整个场面便快速安静了下来。

  “人马多又能有什么坏处呢?”

  在场诸将,听了杨振话里的问话,先是一愣,随后就有人开动脑筋,往人马多的坏处上考虑了。

  事实上,在场诸将当中,不管是金海镇的将领,还是朝人将领,都是久经沙场的人物了。

  他们方才只是被清虏大军十数万云集而来的消息,搞得有些慌张,一时有些乱了心神而已。

  眼下一经杨振的提醒,他们立刻就有不少人认识到了清虏大军人马众多的一个坏处。

  这时,就见前李朝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柳林突然躬身对杨振抱拳问道:“都督说的——清虏人马众多的坏处,所指可是粮草?”

  杨振率军搭乘林庆业的船队混入鸭绿江口,进抵镇江堡城外的时候,柳林之所以恰逢其会,身在城中,就是因为他是为清虏押运军粮而来。

  若不是他押送的十万石稻米,对当时镇江堡等地的清虏来说极为重要,济尔哈朗这样老奸巨猾的人物,也不会那么轻易让他率军运粮入城。

  当然了,也正因为如此,柳林对于清虏国内粮食短缺的问题,就有了相当的了解,同时对于粮草军需供应问题,也就格外敏感。

  “没错!清虏大军的人马,莫说是有十数万众了,就当只有一半,咱们姑且按照六万计算,你们想一想,他们该当需要多少粮草?”

  杨振这么一说,众人皆恍然有所悟,纷纷点头认可,而方才有些压抑沉闷的议事气氛,也随即变得松快了许多,仿佛连呼吸起来都顺畅多了。

  “呵呵,就算以六万兵力计算,清虏每日人吃马嚼所耗费的粮草,也当以万石计。是以清虏人马越多,他们在镇江堡城外驻扎围困我们的日子,就越是短暂。”

  杨振这么说,并不完全是为了让在座的自军诸将宽心安心,而是他确实有这样的判断。

  过去每到秋冬季节,清虏总是征集旗下青壮外出作战,除了他们不畏严寒,在冬季作战有他们的优势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物资短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

  在秋冬季节征集青壮男子外出作战,实际上也是一种结伙抢掠的过程。

  在这个过场当中,他们既能省下自己部落的粮食牲畜等食物,给老弱妇孺食用,同时又可以因粮于敌,以战养战,从别的部落或者别的地方抢夺自己所需的粮食、牲畜、奴隶和财物。

  而对于抢掠别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不事生产,解决不了自己的物资供应问题。

  正所谓,仓廪实知荣辱,他们长期仓廪不实,自然也就不懂什么礼义廉耻了。

  当然了,不管清虏以往是如何靠劫掠补充物资度过,帮助他们漫长寒冬的,总之,自去年以来,他们的这种做法,并没有怎么见效。

  去年,他们打宁远,打锦州,以及最后打松山,都没有能够攻破城池,也就没能从这些地方得到粮草弹药补给。

  同时,他们从张家口那些山右商人那里获取各种战略物资的渠道,也被杨振给暂时打断了。

  与此相应的是,从今年以来,由于杨振金海镇的开辟,也由于黄台吉的病情,清虏的八旗大军几乎没再外出征战过。

  虽然年初的时候,黄台吉派了多尔衮为统帅,统领两白旗、正蓝旗以及镶蓝旗主力数万人马,前去攻打复州城,企图灭亡金海镇,可是结果却劳师无功。

  他们不仅损失了不少的兵马,而且耗费了大批的粮草弹药。

  而且紧随其后的多尔衮等人的筑城南下战略,又消耗了大清国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

  等到了九月,他们定下决策,准备水陆两路征剿金海镇的时候,已经不得不开始从朝人那里征集军粮了。

  所有这些迹象,都预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清虏国内同样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清虏这次前来围攻镇江堡出动的兵马越多,他们围攻镇江堡的时间,就越是不能持久。

  而自己在镇江堡中的情况却与清虏大军相反,不仅金海镇屯垦种薯的事业已经收获了海量的番薯,而且这次奇袭镇江堡的过程中,凭空多得了柳林押送入城的那十万石军粮。

  至少在接下里的几个月里,自己的人马在镇江堡城内,基本可以不用担心粮食短缺的问题了。

  如此一来,自己又有何惧呢?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担心战事不利的人,是他黄台吉,而不是自己。

  于是,杨振当下便条分缕析地,将自己想到的这些情况一一说来,众人听了,方才恍然大悟。

  这个时候,刚为镇江堡新送来一批弹药与番薯的金海西路协守总兵官袁进,长出了一口气后,当先哈哈一笑,说道:

  “听得都督一席话,简直胜读十年书啊!兵法上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今咱们兵精粮足,又有江畔坚城可以凭借,呵呵,此战就算清虏再多,只要咱们守得住,不断粮,即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袁进这下把话挑明了以后,其他人也纷纷跟着点头,对他的说法表示了审慎的认可。

  这时,一直在诸将当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仇震海,也接过了总兵袁进的话头,笑着对众人说道:

  “如此一来,咱们接下来这一战,不仅不用担心清虏人多了,反倒要担心他人不多了!哈哈哈哈……”

  仇震海这么哈哈一笑,其他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当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方才诸将初闻警讯时,一度显得有些惶恐焦躁的气氛,瞬间便消失不见了。

  “好了,咱们话虽然如此说,可是清虏伪帝黄台吉若真来了,咱们却也不能不小心谨慎严阵以待。”

  见诸将对清虏大军的到来已经不再如初闻此消息时那样惧怕,杨振也不为已甚,当即打断了诸人的笑声,对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出了安排。

  “安都指!”

  “卑职在!”

  “清虏大军既然来了,他们便不会不带火炮来,若如此,镇江山上的营寨,怕是守不住的。这样吧,你即刻回营去,率领忠义军各指挥焚毁营寨,尽快撤回镇江堡城协防。”

  “卑职遵命!”

  对杨振的这个命令,安应昌自是立刻遵从了,当下就地上磕了头,一骨碌爬起来,转身奔门外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001web.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001web.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