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如果可以,你会么?_我不想当备胎啊
笔趣阁 > 我不想当备胎啊 > 第123章 如果可以,你会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3章 如果可以,你会么?

  村西头,一笼翠绿色的竹林旁,一座孤伶伶的土坯墙垒地房屋。

  “大家小心,这村里面的路啊,刚下了雨,有点路滑。”李老师一边用手指着远处那座房屋,一边对后面的一行人说道,“王家就在那儿了。”

  李老师话音刚落,后面的一个戴着眼睛,穿着中山装的男子脚底一滑,差一丢丢就摔倒了。

  幸好,李老师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他这才没有摔倒。

  “好险,好险。”那个中山装男子心里暗暗道。

  “杨先生,没事吧?”李老师问道。

  “没事,没事。小意思。”那个中山装男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李老师他带领着这一行人往王家走去。

  ……

  “哥哥,人,人,你看人。”王家老二正在房外的一个小板凳上看书,在王家老二身边玩的王家老三,奶声奶气地对正在看书的王家老二说道。

  “妹妹,别闹,哥哥正看书呢,等一会,哥哥,再陪你玩哈。”正在看书的王家老二以为三妹又想他陪她玩了,于是对她说道。

  说完,又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哥哥,真的是人啊。”王家三妹有点急了,对王家老二和小手指着远方,“有人人朝我们家来了。”

  王家老二顺她三妹的手对来向他们家路上的方向望去。

  他这才发现朝他们家的方向,来了一群人,除了一个李老师他认识外,其他的人,他不认识。

  看到这群人来了,王家老二,慌得丢下正在看的那本书,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

  “王明,你爸爸妈妈在么?”李老师远远地看着发愣的王家老二,对他喊道“有客人来了,快快,叫你爸爸、妈妈出来迎接客人。”

  “弟啊,谁来啦。”刚刚割完牛草的大姐从屋后来到了屋前。

  “姐,李老师来了,好像是到专程到我们家的。”王明对他的大姐说道。

  说着,就给她望了望他们家的那条路的方向。

  “王英,王明,你这两姐弟,发什么愣呢?”李老师看到王英,王明没动静,对他们喊道,“快叫你爸妈出来迎接客人哈,有贵客到了。”

  听到李老师那么一提醒,王英反应过来了。

  “弟,你去找爸妈回来,我来先迎接他们。”王英对王明说道,“李老师带这些人到我们家来,找爸妈,一定有啥急事呢。”

  “得咧,姐,我去叫爸妈他们回来。”王明把三妹交给王英。

  ……

  “李老师,你好啊,现在学校这忙,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来啦?”王家老汉一回来,就伸出手来,给李老师打招呼。

  “王老汉啊,没想到你啊,真是一个忙人啊。”李老师握住王家老汉的手,对他道,“这雨刚一过,你们就去忙了。”

  “哎,李老师,不怕你笑话。我们这些庄稼汉子,靠天吃饭。”王家老汉说道,“这个雨对我们山里人珍贵啊,一下雨就得做一些农活哟,这样才能保证今年有收藏哟。”

  “那是,那是。王老汉,来,我给你介绍。”李老师把王家老汉领到他带来的那些人身边,“这些客人,不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就是从县里面来的领导。”

  “这位是县里面的李主任。”

  “您好!”

  “这位是镇中心学校的杨老师。”

  “您好!”

  “这位是大城市里来我们学校考察的刘同志。”

  “您好!”

  “这位是大城市里来我们这里来参观的郑姑娘。”

  “您好!”……

  李老师一一向王家老汉介绍他们来的这群人,王家老汉一一像这些客人问好。

  “老王啊,你怎么就这样让客人在外面呆着呢。”王家老汉的老婆端着一大筐农家零食来到堂屋前,笑呵呵地对王家老汉说道,“还不赶快把客人迎到堂屋来(备注:堂屋是西南大山农村迎接客人的客厅,是过去农村地说法。)。”

  “不好意思啊,各位客人,王老汉对各位客人怠慢了,请各位客人里屋坐。”王家老汉把客人引进堂屋,对他们道歉道,“农村人,礼数不周啊,还请各位客人见谅哈。农村里,也没有其他的好东西招待大家的,只有一些土特产,来招待大家。还请大家不要见外哈。”

  “哪里,哪里话。这已经很丰盛了。”县里来的李主任看着桌上那大堆农村零食,对大家笑道,“这些可是农村的特有的土特产哈。”

  “大家别客气,各位客人们,这些都是自己家产的。”王家老汉看见这些从城里面来的客人有点拘谨,对他们招呼道,“各位可不要客气哈。”

  王家老汉对那些客人招呼完,把他老婆叫过来。

  “孩子他娘,今天,把家里面剩下地那些腊肉、腊肠那些,好好洗一下,整干净点,做几道大菜、硬菜,好好招呼一下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王家老汉在他老婆耳朵边嘀咕道。

  “好的,孩子他爹,这个你放心好的。”王家老汉的老婆对他笑道,“招待客人这些,你就包在我身上好了。”

  “王老爹,就叫嫂子不要麻烦了,我们呆一会儿就走。”李主任知道王老汉叫他老婆做饭去了,让他不要那么麻烦了。

  “是啊,我们就聊一会儿,就走。”其他的人也附和着李主任。

  “不麻烦,不麻烦。各位客人,远道而来。王老汉家虽然穷,但是还是得让各位客人吃一顿便饭啊。”王老汉让各位客人安心的坐下来,对他们笑道,“老汉家其他东西没得,但是呢,农村里面,常长的,还是有的。所以,还得希望各位客人不要见外哈。”

  李主任和其他的几位客人,原本打算是来王老汉家调查调查,聊聊,没有打算在他们家吃饭的。

  但是经过王老汉这么一挽留,还有李老师的再三挽留。

  这一行人,终于同意在王老汉家吃完后,再走。

  过去的农村,特别是在十年代的农村,农村人非常地热情,也很单纯。

  只要家里面来了客人,都会把自己家里面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

  哪怕是再穷,人再苦。都会分享他们最好,最美的东西。

  哪怕是,他们平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呢,一旦有客人来,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招待好客人吃好。

  宁愿自己不吃好,也要让客人吃好。

  这是八、九十年代农村人典型的做法和待客之道。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很多人都是很单纯的。

  在华夏千年不遇的伟人的思想领导下,农村人都很纯洁,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杂念。

  对待人待物,都一样。

  特别是对待热人,不管是哪里来的,都是非常非常地热情。

  王家人也是一样的,他们虽然穷,但是呢,也懂待客之道。

  就以腊肉为例,平时,他们都可是不会吃的。除非来了客人,除非是有什么大节之外,他们才会拿出来招待客人。

  农村里没有其他好东西,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也没有什么好东西。

  腊肉、腊肠是农村里拿出手最高贵的礼物了,也是对客人最高的待遇了。

  可以说是,这个是农村待客的最高级别了。

  王老汉对他的老婆把事情交待完之后,也坐下来与这些远来的客人,拉拉家常。

  “王老汉,开学都这么久了,你怎么不来学校报道呢?”李老师对王家老汉说道。

  “李老师,不是想去学校报名啊。”王家老汉对李老师说道,“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如果有办法的话,我早来学校啦。”

  “王老爹啊,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孩子不去上学啊。”一位戴眼镜,穿着中山服的刘姓男子,对王家老汉说道。

  “刘同志啊。”王家老汉对这位从城里面来的刘姓男子说道,“我也想啊,可是啊,我是有心无力啊。”

  “有心无力?”刘姓男子不懂王家老汉说的话,“孩子这么小,应该让他们读书上学啊。”

  “是啊,刘同志,你说的是对的。”王家老汉对刘姓男子说道,“我王老汉虽然是一个平头百姓,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是,我也明白,你说的是好意。”

  “理论上来说,孩子们是应该多上点学,多读点书。多读书,多识点字,是有好处的。”

  “刘同志,在这十万大山里,这并不肥沃地土地上,它能长庄稼,但不能长钱啊。”

  “读书,上学,它是要钱啊,要钱交学费啊。不怕,刘同志笑话。我两个娃娃,以前的学费都没有交齐。”

  “以前都是麻烦学校里面的张老师,李老师,帮忙垫。但是经常这么,麻烦张老师,李老师,也是不行啊。”

  “他们也有一个家要养,再说了,张老师,李老师他们的家,我王老汉也多多少少了解到。”

  “他们家,也有近八年没有添新家具,新物件了。有一次,我碰到李老师的爱人。从她那里了解道。”

  “她们家的老李已经有六、七年没向家里汇过钱了。听她说,虽然老师这个名头听起来,比较不错,让人尊重。”

  “但是呢,这些只是面子,没有里子啊。不要说,挣钱了,这么多年来,她连李老师的一个子儿都没有看见。”

  “这么多年来,都是她在家里面辛辛苦苦在家务农活,养几头猪,来补贴家用,才勉勉强强地支撑住她那个家。”

  “听她说,不仅李老师不仅往家汇钱,反而从家里面拿出了不少钱,来补贴学校,来扶持学生,特别是像我们家这样的贫困学生。”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任劳任怨地去支持李老师,开始觉得,她丈夫的事业,工作是伟大的。”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她年纪也变大了,也有三个娃娃要养,要读书,也支撑不动了。以前没有的怨言,现在也慢慢地有了。”

  “以前,她觉得,她的丈夫是伟大的,但是,一年年的付出,一年年的从家里面的拿出补贴来,让她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她觉得这样不值,她认为她丈夫多年这样做不值。她以前觉得,她丈夫这样努力,这样做,可以改变这个小山村。”

  “也觉得,她丈夫,这么努力,一定会培养出几个大学生来,回到乡村来改变这个小山村。”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她丈夫,这么多年的努力。看到很多好苗子能考上大学的。”

  “但都往往中途而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

  “她累了,心累了。也不想她丈夫继续教书了,更不想,她丈夫从家里面拿钱出来支助那些和我们一样的贫苦家庭的孩子了。”

  “为此,她还和李老师,大吵过。再说了,李老师,有一年多都没有领到过薪水了。”

  “刘同志,我王老汉虽然穷是穷了一点,但也懂得感恩,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王家老汉对刘同志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话。

  “张老师家也一样,和李老师家也相差不多。”

  “有一天,我赶集的时候,张老师家的老婆对我说的都是差不多的话。”

  “我们已经很对不起张老师和李老师了,他们已经帮了我们这么多了,我们虽然穷,但不能无义。”

  “我们得感恩,我们不能这么自私,不能为了自己,拖累李老师和张老师的家庭了。”

  “他们的家里真的也不容易。也为了这个学校付出了很多很多了,也为了这个村里的孩子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了。”

  “要不是他们苦苦坚持,我们这个村小,怕早就没有了。”

  “村小不仅没有,而且这村里面的学前儿童就会更多更多了。”

  王家老汉说完,就不停地叹息。

  李老师,也被王家老汉说得眼泪花花,眼泪珠,不停地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所以啊,刘同志,不是我王老汉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不是不想让他们去读书。”王家老汉继续对他说道,“我只是不想再连累张老师和李老师他们了。”

  “我自己有多大的锅就下多少米,我知道自己的能力。”

  “我的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书读啊。”

  “刘同志,这大概是命吧。我们农村孩子的命吧。或者是,在这座十万大山里面的农村孩子们的命吧。”

  “这个命是我们乡村孩子自己注定的,不能怪别人。要怪就怪我们这些大山里面农村父母,没有多大的能力。”

  “没有能力让这些娃娃们有书读,这都是为人父母的过错啊。”

  王家老汉把自己地心里话全都说出来了。

  王家老汉的这些话,把刘姓男子这一行人都感动了。

  他们来之前,只是觉得,农村穷,农村落后。

  不知道农村的娃娃为什么没有书读,为何那些很多到了学龄的娃娃们没有上学,与父母一起做农活。

  他们不明白,不清楚。

  最多的只是道听途说,农村的家长,农村的父母目光短浅,不想出钱,不想让自己的娃娃多读书呢。

  当听了王家老汉这些话之后,才真正的明白。

  不是所有的农村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也不是所有的农村家长没有远见。

  “王老爹。如果可以,你会让你的孩子继续读书么?”那个刘姓男子问道,“如果可以,你会么?”

  ……

  “就这样,王家老二和王家的大姑娘又能上学了,在那个从城里面来的男人和女人扶助下,又上学了。”王副总说道,“只不过后来,那个扶助王家大姑娘的女人家中出了事,就没有继续扶持了。”

  “王总,您说的那个王家老二,就是说的是您吧。”林峰对王副总问道。

  王副总点点头。

  ……

  【作者题外话】:“孩子们是应该多上点学,多读点书。多读书,多识点字,是有好处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001web.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001web.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